《「魔都」上海》A0101020002 · 2009年1月25日摄于中国上海黄浦

 

很多人喜欢将上海称为「魔都」,并且用这座城市的种种「魔象」来加以解释和证明,比如延安路高架的「龙柱」,如此这般。其实上海确实有「魔都」之称,只是「魔都」一词既非近年才有,也非中国人首创,而且,其本意也和「妖魔之都」风马牛不相及。

上海被称作「魔都」,至少可以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1924年,日本作家村松梢风将自己在上海的种种经历和体验作成《魔都》一书出版。不知道村松梢风是不是第一个将上海称为「摩都」的人,但他的《魔都》一书肯定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力。2003年,旅日学者刘建辉在其所著《魔都上海:日本知识人的「近代」体验》一书中,对上世纪初很多日本人将上海视为「魔都」的背景和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无论是《魔都》,还是《魔都上海》,所称的「魔」,都为「摩登」、「魔幻」之意,和「冒险家的乐园」差不多意思。

新中国成立后,曾经的「十里洋场」和「冒险家乐园」的上海脱胎换骨,「魔都上海」也渐渐被历史所尘封。但到了上世纪末,根据日本动漫画家小川悦司的漫画作品改编的动画片《中華一番》,即《中华小当家》上映。随着这部以美食为主题的动画片第三十四集《魔都上海:黑暗料理界的宣战》的热播,「魔都上海」一词在新生代动漫爱好者中迅速传开。上海也因此在时隔半个多世纪之后被重新冠上了「魔都」之名。

同一年代,和「魔都」一起流行的,还有「脑残体」和「火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