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月》A0204000016 · 2017年12月5日摄于日本京都
历史上,由于受汉唐文化的影响,汉字曾在日本、越南、朝鲜和韩国被广泛使用。这些国家至今仍保存着大量用汉字书写的史籍、文献等珍贵历史资料。到了近、现代,为了消除中国文化的影响,越南、朝鲜和韩国以国家意志弃用汉字,以至于现如今除了少数历史学家,已经很少有人能从自己国家的历史文献中读懂本国历史,人为制造出了一个难以逾越的历史断层。
日本和上述几个国家不同,除了出于对本国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汉字本身所蕴含的意境和雅致和日本民族的审美情趣密不可分,难以割舍。
在日本,旧历的十二个被赋予了非常雅致的名称。
睦月,一月。新年伊始,拜亲访友,和睦相往,其乐融融。
如月,二月。万物复苏,如期而生。
弥生,三月。「弥生」源自「木草弥や生ひ月」,春至而草木生。
卯月,四月。是月「卯の花」盛开。
皐月,五月。插秧的时节。
水无月,六月。梅雨已过,雨水渐稀。
文月,七月。七月,尤其是七夕前后,是古时日本文人吟诗作赋的时节。
叶月,八月。叶落之月。秋至而叶始落。
长月,九月。夜长之月。秋深而夜渐长。
神无月,十月。在日本的民间传说中,各路神灵会在十月于出云国聚首。这时,其他地方不再有神灵,故谓神无月。但对于出云国,十月即「神有月」。
霜月,十一月。初霜降。
师走,十二月。时至岁末,是和尚外出诵经的时节。
除此之外,日本民间对一年十二个月还有另外一种叫法,甚至愈发的雅致:
初空、梅见、夜樱、清和、浴兰、蝉羽、凉月、月见、竹醉、时雨、神乐、胧月。
妙不可言!
2019-01-16 22:00我们传统文化的精髓深植于中文之中,我们自当格外珍惜传承下去啦。
2019-01-17 08:57中国的古文化至少是盛唐时期的传统,被日本人珍爱并传承创新。
2019-01-17 11:04这样琢磨是不是该汗一把了呢?
微信上有帖子,自嘲中国的招牌只会打印,没有一点儿文化韵味。现在又多了统一格式。帖子里日本人的招牌很有个性,里面的汉字多唯美。
图片给人的感觉,苍茫天地,岁月轮回,唯有建筑可以证明历史存在的痕迹。
2019-01-23 0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