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的喜悦》A0105010003 · 2017年11月28日摄于中国江西婺源江湾篁岭

 

现在的篁岭,与其说是一个村落,不如说是一个民俗风情博物馆更恰当些。因为在作为一个景区开发的过程中,原先生活在这里的村民已经被全部迁出,整个村落也已经被重新规划和修建。更为关键的是,现在游客见到的场景,都是人为的设计和导演。比如「晒秋」。什么时候晒,晒什么,晒在哪里,晒多少,诸如此类,是精心策划过的,实际上就是一种《印象刘三姐》式的实景秀。

这样的景区开发模式很像浙江的乌镇,或者更早些的上海的「新天地」。这种开发模式的好处在于,等于引入民间资本对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棚户区动迁改造,结果是,一些历史建筑得以保留和维护,大部分村民的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也能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而且由于采用企业化运作,景区的维护、安全、保洁等方面也更容易规范。但这样做的坏处是,篁岭的自然演化过程就此终结,就像是琥珀中的甲虫,再漂亮,也只是一个不再有生命的标本。

上海的「田子坊」的开发则采用了另外一种模式,尽管同样是经过重新规划和改造,但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街区原有的基本属性:居住和生活,所以依然鲜活,而整个街区的历史也就依然在延续。

  1. 0楼
    薛华:

    近距离看晒秋的竹匾,真是色彩鲜艳的丰收喜悦啊。

    2017-12-01 16:58 [回复]
  2. 0楼
    梅香淡淡有似无:

    居住和生活,本来就是景观的一部分。人为设计若是移除了这些,只像是博物馆,却没有自然延续的生命力。

    2017-12-03 17:45 [回复]
  3. 0楼
    梅香淡淡有似无:

    类似的图片也常常看到。老赵这幅特别有张力。

    2017-12-03 17:46 [回复]
  4. 0楼
    红景天:

    但这样做的坏处是,篁岭的自然演化过程就此终结,就像是琥珀中的甲虫,再漂亮,也只是一个不再有生命的标本。太喜欢这比喻了,简直神来之句!

    2017-12-07 15:31 [回复]
  5. 0楼
    红景天:

    不太习惯这样的场景,无异于摆拍,失去了摄影记录的初衷。

    2017-12-07 15:32 [回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