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词》F0200000050 · 2022年10月3日摄于中国上海杨浦南京大牌档

 

小时候的弄堂五方杂处,不光能听到各种方言,也能接触到不少地方戏曲:京剧、昆曲、甬剧、宁波摊簧、越剧、绍兴大板、淮剧、山东快书、黄梅戏,当然,还有苏州评弹。

苏州评弹,评即评书,弹即弹词。前者也有称「大书」,重说;后者也有称「小书」,重唱。大书正式开演前,经常会先来段小书助兴。因此,小书或弹词也常称弹词开篇。

剧院、书场、酒肆、茶楼,无论在哪,评弹永远都能保持独有的委婉和优雅,非常难得。

小孩通常对地方戏没有兴趣,但评弹似乎是个例外。每当「当当令个当、令个令个当」的三弦响起,孩子们便会一脸坏笑地齐声和唱:「香莴笋,竹笋、毛笋,倷妈猢狲。」随后一哄而散。


《文武方门》A0104070004 · 2021年11月25日摄于中国江苏南京明孝陵

 

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合葬墓,1381年开建,1405年建成,历时24年。明孝陵开建次年,马皇后殡天,入葬地宫。十六年后,即,1398年,朱元璋驾崩,与皇后合葬于地宫。其后,又七年,明孝陵方告完成。

捎带说一下。朱元璋下葬,陪葬嫔妃40众。可见孔子当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的诅咒有多先见。

明孝陵规模宏大,仅陵垣周长即达22.5公里。当时栽树万株,养鹿千头。

明孝陵作为明清皇陵之首,承唐宋帝陵「依山为陵」旧制,又创方坟为圜丘新制,直接影响明清两代五百余年20多座帝王陵寝的形制。依历史进程分布于北京、湖北、辽宁、河北等地的明清皇家陵寝,均按南京明孝陵的规制和模式营建,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故称「明清皇家第一陵」。

至清末,因遭受战乱,陵内所有木质建筑损毁殆尽,所存石头建筑也残破不堪。现所见建筑多为新中国成立后修缮或重建。

2003年,明孝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明录》。


《毗卢宝殿》A0104070003 · 2021年11月24日摄于中国江苏南京栖霞寺

 

毗卢宝殿,南京栖霞寺大殿。

佛教寺院的大殿大都称大雄宝殿,而栖霞寺大殿则称毗卢宝殿。二者区别何在?

佛有「三身」:理法之聚集称为法身、知法之聚集称为报身、功德法之聚集称为应身,三身分别对应的是毗卢遮那佛、卢舍那佛和释迦牟尼佛。

寺院供奉释迦牟尼佛,称其大殿称大雄宝殿;若供奉毗卢遮那佛,则称毗卢宝殿。

「大雄」指释迦牟尼佛有大力、能伏四魔。栖霞寺早先供奉的也是释迦牟尼佛,所以也称大雄宝殿。只是上世纪20年代,栖霞寺重建大殿。新殿所供奉主尊由释迦牟尼佛改为毗卢遮那佛,大殿因此更名为毗卢宝殿。


《流连忘返》F0300000438 · 2021年11月26日摄于中国江苏南京栖霞

 

回到酒店,收拾行李、退房、取车,去「杜嫂锅盖麵」拿了订好的麵和卤,顺便吃了点东西,上路。

返程的高速会路过七个服务区。原本只想在无锡的梅村服务区停一下,喝点茶,抽支烟。苏州的阳澄湖服务区不敢停,因为当地出现疫情,稍作停留便会在「行程码」上留下痕迹。

可能是爬了半天的山累了,加之上路前又吃了点东西,结果一上高速就开始犯困。到了常州的芳茂山服务区,停车,打了半小时的盹。就这一会儿,「行程码」上就多了常州一地。

苏州的天平山终究没去。

也好,留待来年。


《两个人的栖霞》F0300000437 · 2021年11月26日摄于中国江苏南京栖霞

 

最初设想第三天回上海时顺道去一趟苏州的天平山,那里同样是传统的赏枫地,红叶也非常漂亮。由于前一天得知苏州出现了新的疫情,所以放弃了,决定再上一趟栖霞。

早饭过后,穿过酒店的侧门进入栖霞。

上山的路上除了我们,鲜有其他游人。外婆兴奋不已,一路小跑着往山上冲。

时隔一天,栖霞的红叶愈发的绚烂。我们信马由缰,漫无目的。十一点半光景,觉得该回酒店结账时,发现不对劲儿了:我们不知不觉间进到了一处完全陌生的谷底,离酒店很远。要是按原路返回,起码得再爬一个小时的山。赶不上时间也就罢了,顶多付半天房钱,要命的是,当时两人都已经精疲力尽,快走不动道了。没办法,只得硬撑着一步一步朝酒店挪。

真是天无绝人之路。估摸着走了不到三分之一的路时,忽见山道旁竖着一块路牌,标着「栖霞寺」。可算是见到了希望。只要到了栖霞寺,一出大门,就到了我们住的酒店。


《信步》F0300000436 · 2021年11月25日摄于中国江苏南京明孝陵

 

从明孝陵出来,没有直接去酒店,而是把车停在了外婆念念不忘的「杜嫂锅盖麵」门前。

掌柜是一个中年汉子,我们刚一进店,立刻认出我们来。外婆说今天只要一碗麵,外加一只空碗,两口子匀着吃。因为过不了多久,酒店就该开晚餐了。

掌柜的满口答应,说,你们是回头客,一会儿我给你们多抓半把麵就是了。

外婆一边看着掌柜的下麵,一边跟他商量,问能不能卖几斤生麵给我们捎回上海。掌柜说行,不过,外头一般的麵三块八一斤,他们家的麵因为是半手工的,所以得再加一块钱,四块八。经过一番「讨价还价」,结果外婆按五块一斤算给了人家。

掌柜介绍说,他在好几个地方开有分店,包括昆山,麵跟卤都由他提供。卤是他亲自熬的,十几样蔬菜,外加大料、虾籽,文火慢熬,通常需要三天两夜才能熬出一锅来。对了,那口锅,一人多高,一次能熬一千五百来斤。他说,他们家的麵,浇头无所谓,关键在麵和卤。如果喜欢,除了麵,不妨再带些卤,这样即使在上海也能品尝到原汁原味的「杜嫂锅盖麵」了。外婆让掌柜的准备十斤麵、一斤卤,说第二天来取。

我是相当的乐见其成。首先,明天还能再吃一回「杜嫂锅盖麵」;其次,杜嫂跟她闺女活脱脱美人坯子,多看一眼,也很享受。

嘿嘿。


《秋日明孝陵》F0300000435 · 2021年11月25日摄于中国江苏南京

 

坐落于南京紫金山南麓的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其皇后的合葬陵寝。因皇后马氏谥号「孝慈高皇后」,又因奉行孝治天下,故名「孝陵」。其占地面积达170余万平方米,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

其实除了栖霞,明孝陵也是南京赏秋的绝佳去处。尤其是神道石象路,黄的是银杏,褐的是梧桐,紫的是乌桕,红的是榉树,斑斓的色彩渐次铺展,层林尽染、秋意盎然,被当地人誉为「南京最美的600米」。

当天原本的计划是玩赏完明孝陵后找地方吃午饭,然后去明长城附近的一家咖啡馆小憩,因为那里可以远眺鸡鸣寺。不料临近中午有传闻,称苏州出现了疫情。经与在苏州工作的朋友确认,消息属实。没敢造次,继续在明孝陵又逗留了一个多小时,直到饿得实在顶不住了,取车,回酒店。

顺便说一下,与明孝陵一街之隔的「梅花谷」停车场,停车费每次15元,时间不限。如果驾车去明孝陵,可以选择在那里停车,便宜、便利。而且一出停车场,就能看见明孝陵池边大片的水杉林,非常漂亮。


《居士》F0300000434 · 2021年11月25日摄于中国江苏南京涵田栖云山房

 

第二天一早,我们在酒店随处转悠。见抄经堂空无一人,便走了进去。外婆打开衣柜,翻出酒店准备好的袈裟,穿上,然后正襟危坐于书桌前,抄了几行经文。我提议,说难得有袈裟穿,去庭院里拍几张照片权作留念。外婆欣然同意,装模作样在庭园的石径上扭捏着碎步,一脸的贼秃兮兮。

这次在栖霞,我们住的是涵田栖云山房,就在栖霞山脚下,离景区大门近在咫尺。酒店很有设计感,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明显感觉得到在营造一种禅意空间和氛围。

酒店有一侧门,刷酒店房卡便可直接进入栖霞,无需另外购票,非常便捷。

玩够之后,我们开车前往明孝陵。


《栖霞红叶》A0104070002 · 2021年11月24日摄于中国江苏南京栖霞

 

感觉来的正是时候。

寒潮刚过,乍寒还暖。从山脚往山顶,栖霞的秋叶递次变色,绿色、黄色、红色交织在一起,在深秋暖阳的映衬下斑斓夺目,煞是好看。

南京的栖霞山,与北京的香山、苏州的天平山及长沙的岳麓山并称我国的「四大赏风胜地」。栖霞的秋叶枫叶为主,有红枫、鸡爪槭、三角枫、羽毛枫、榉树、黄连木等50余万株,其中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就有500余株。每到深秋,漫山红叶,犹如晚霞栖落,蔚为壮观。

下午两点,饿极,想去栖霞寺斋堂用斋,不料门前长队如龙。硬撑着在周边闲逛了一个小时,再去,斋堂已经打烊。无奈,只得出了栖霞,满大街找吃的,结果在酒店附近找到一家叫「杜嫂锅盖麵」的小麵馆,坐下,各要了一碗大肉麵。

外婆不怎么喜欢吃麵,但这回有点反常。放下碗,跟我商量:「我们晚饭不在酒店吃,还过来吃麵,怎么样?」

其实,晚餐是酒店餐厅「摄山宴」免费提供的。


《栖霞红叶》A0104070001 · 2021年11月24日摄于中国江苏南京栖霞

 

南京,两千六百年建城史,五百年建都史,从先秦到如今,先后曾拥有无数个别称:越城、金陵邑、秣陵、石头城、建业、建邺、建康、冶城、南琅琊郡、集庆、天京、南京府,等等等等。在这众多的别称中,南京人偏爱「金陵」,认为这一别称雅致,且最具历史感。

每年的深秋,中山陵的梧桐和栖霞山的红叶,将南京妆点得斑斓多姿、分外妖娆,是这座六朝古都最美丽、最灿烂的季节。南京人愿意将这一切献给金陵,于是有了「一入秋,南京便成了金陵」一说。

我们清早六点从上海出发,驱车三个半小时抵达南京。一到酒店,没有去办理入住手续,而是将车留在停车场,直接上了栖霞山。

太惊艳了。

外婆三步一驻足,十步一回头,依然目不暇接。


《石牌老街》F0300000427 · 2021年11月3日摄于中国江苏昆山巴城

 

石牌位于江苏省昆山市西北,东南与陆杨相连,西南与巴城为邻,西边与苏州的吴中区田泾接壤,西北、东北分别与常熟的唐市镇、任阳镇交界。

据明嘉靖年间的《昆山县志》载,石牌原属昆山县积善乡二保的一个村子,到了清代,逐渐形成集镇,在七浦塘与茆沙塘交汇点上。集镇隶属于三县:河北街属常熟县,河南街属新阳县,河东街属昭文县。民国年间,境以戚浦塘为界,北为常熟县辖,南为昆山县辖。1951年6月,七浦塘以北的石牌、巷埭两乡划入昆山县,结束了两县分治的状况。1958年,成立石牌人民公社。1983年9月,恢复石牌乡。1988年2月,石牌撤乡建镇。2003年,撤销石牌镇,并入巴城镇。

民国时期,河北街中段小楼林立,鳞次栉比;河南街也有小楼十余幢,其中有几家大户,石库门、风山墙、走马楼,前、中、后三进,厅、堂、厢房梁粗檐高,青砖铺地。另外,河东也有石库门建筑数处。据说当时一日三市,其繁盛可见一斑。

上世纪70年代起,石牌老街经过历次大规模的改造,包括拓宽市河、修建石驳岸等。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受疫情影响,石牌老街冷冷清清,只有市河上运输驳船川流不息,为老街增添了些许动感和生机。


《薄荷夹糕》B0000000154 · 2021年5月7日摄于中国江苏苏州

 

苏式糕点以肥润香软、甜松糯韧、色彩纯朴、造型美观闻名遐迩,是苏州人逢年过节的必备食品。春节的桂花糖年糕、猪油年糕,元宵的汤团,二月二的撑腰糕,清明的青团,四月四有阿弥糕,轧神仙庙会的神仙糕,九月九的重阳糕,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苏州的糕点店遍布大街小巷,但最受苏州人推崇的恐怕还是万福兴。

清宣统三年,江阴人宋之芳父子在苏州东中市都亭桥堍开了一家糕团店,取名万福兴。之后虽几经易手,但万福兴的店招一直延用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

万福兴现有数家分店,东中市店为其总店。店内仍保存了三件当年开店时所用的制糕物件,被视为镇店之宝,弥足珍贵。

现万福兴制作的糕团品种多达60余款,包括20余款季节性产品。由于广受欢迎,尤其是节庆,万福兴经常一糕难求。

除了糕团,万福兴的苏式面也深受当地人的喜爱。去年夏天,我去常熟办事,中午特地跑去吃焖肉面。同桌的当地老哥操着一口纯正的苏州话说,在万福兴,冬天吃焖肉面、夏天吃炒肉面才是内行。


《茶园漫步》F0300000400 · 2021年5月7日摄于中国江苏苏州旺山

 

第一次知道旺山,还是十几、二十年前的事。那次出差苏州,受当地朋友邀请,开车到旺山吃农家菜。印象中那时旺山没有客栈或农家乐,就当地农家开的几家餐馆,供应的都是当地的一些农家菜。由于食材新鲜,在苏州小有名气。

四、五年前,拖家带口又来了一回。时隔多年,明显感觉得到旺山一带正在开发,有了客栈和农庄,环境也整洁了许多。

这次再来旺山,变化非常大,增加了像「旺山遇见卢浮宫」这样的大型亲子游乐场所。但对我们来说,喜欢的依旧是这里的山林、茶园,以及充满烟火气的农家菜。


《垛田》A0104060001 · 2011年4月5日摄于中国江苏兴化

 

兴化一带5000年前还是东海滩涂。大约3000年前,东海海岸东移,地下水位下降,兴化出现陆地,但直到宋朝,这里仍饱受水涝困扰。范仲淹任兴化知县时所修「范公堤」,就是为了抗涝。

大约从明朝起,当地为增加耕地,挖河堆田,最终形成一座座小岛般的垛田,蔚为奇观。最近几年,油菜花成为旅游观光新宠之后,兴化垛田开始大面积种植油菜花。「千岛油菜花」,成为当地的一张旅游名片。油菜花季过后,垛田种植芋头,号称「龙香芋」,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有所提及。

「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已被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


《五亭桥》A0104020004 · 2014年4月6日摄于中国江苏扬州瘦西湖

 

五亭桥之于扬州,就像三潭印月之于杭州、栈桥之于青岛、长城之于北京。

五亭桥也称莲花桥,「上建五亭、下列四翼,桥洞正侧凡十有五」。清乾隆二十二年巡盐御史高恒及扬州盐商为迎奉乾隆帝下江南,于瘦西湖莲花堤仿北京北海五龙亭及十七孔桥而建此桥。

五亭桥造型秀丽,黄瓦朱柱,配以白色栏杆,亭内彩绘藻井,富丽堂皇。桥下列四翼,正侧有十五个卷洞,彼此相通。每当皓月当空,各洞衔月,金色荡漾,众月争辉,倒挂湖中,不可捉摸。正如清人黄惺庵诗云:

 

扬州好,高跨五亭桥,

面面清波涵月镜,头头空洞过云桡,

夜听玉人箫。


《瘦西湖》A0104020003 · 2014年4月6日摄于中国江苏扬州

 

「扬州」一名最早出现在大禹时代。大禹分天下为九州,其中一州即为扬州。不过,彼扬州非此扬州,地域涵盖苏、皖、浙、闽、赣,比今天的扬州大得多。

扬州春秋建城,其历史超过2500年,期间反复更名:

春秋时称为邗,前期属于越国,后被吴国吞并;战国时称广陵;西汉时为荆国、江都国、广陵国;东汉至西晋为广陵郡;东晋分广陵郡为海陵郡、山阳郡;刘宋改南兖州;北齐改东广州;北周改吴州。

隋文帝开皇九年始称扬州,置总管府;隋炀帝大业初改为江都郡;唐高祖武德三年又改为兖州,六年又改邗州,九年才再次改为扬州,置大都督。

唐玄宗天宝元年,扬州一度又改为广陵郡,直到肃宗乾元三年,重新改为扬州,沿用至今。


《静思园》A0104010005 · 2015年2月8日摄于中国江苏苏州

 

静思园位于吴江市松陵三里外的庞山湖,由苏州园林设计园和同济大学共同设计,当地私人投资建造。「静思园」一名据说为吴江籍大学者费晓通命名,取意「淡泊以明志,宁静以志远」。

静思园为仿苏式园林,最大卖点在于其内所收藏的奇石。


《西津渡》A0104040001 · 2014年4月5日摄于中国江苏镇江

 

粮艘次第出西津,一片旗帆照水滨。

稳渡中流入瓜口,飞章驰驿奏枫宸。

 

作为长江与京城大运河的交汇点,镇江的西津渡自唐朝起便是交通要津、漕运重镇,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仅重大战事就有数百场之多,其中最著名的是徐敬业、骆宾王为讨伐临朝称帝的武则天而发动的兵变。骆宾王的著名檄文《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即那时所作。

除了纷乱的战火,西津渡的文化气息也十分浓厚。南来北往的许多文人雅士,李白、孟浩然、张祜、王安石、苏轼、米芾、陆游,都曾在此候船或登岸,并留下了许多传诵千古的诗篇。宋熙宁元年春,王安石应召赴京,从西津渡扬舟北去,即景抒情,写下了著名的《船泊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元朝时著名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克 · 波罗也曾在西津渡登岸。

西津渡,是镇江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根、脉所在。在镇江,恐怕很难再找出能比西津渡更能代表镇江的历史和文化的地方。

沧海桑田。由于淤积,西津渡所处的长江江面由隋唐之前的40余里,到宋时已只剩下18里,江岸不断北移,到清末,西津渡作为渡口已名存实亡,但一个繁华的街区却在淤滩上发展了起来。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根据中英签订的《天津条约》,镇江与汉口、九江、南京等长江沿江城市被迫开埠,并允许英国设立租界,西津渡被划入其中。1876年起,随着英国领事馆的设立,洋行、旅店、酒肆、茶楼、戏院、邮局、工厂、商店、住宅纷纷出现,西津渡一带形成了一个配套齐全、设施完整的商贸中心。

西津渡有一条古街,全长不过千余米,上溯六朝,下至明清,期间历朝历代的建筑随处可见,包括修造元大都白塔寺的工匠刘高主持修建的「昭关白塔」。

西津渡古街原为渡口的运输通道,当年独轮车压出的车辙至今仍深深在印刻在条石铺成的街面上。整条古街共修有券门四道,分别刻着「同登觉路」、「共渡慈航」、「飞阁流丹」和「层峦耸翠」,既是对西津渡秀丽景色的描绘,也是对人货平安的祈愿。

历经近千年的堆积,西津渡成了研究镇江历史的活化石。近年来对西津渡地区的考古发掘,逐步揭开了街面之下厚达数米的文化堆积层的神秘面纱,出土的大量文物包括六朝的砖瓦,先秦的夹砂陶鼎足,唐代的莲花纹方砖、瓦当、璧足形碗、唐三彩器,宋代的陶瓷器及琉璃筒瓦、铁刀、撑船竹篙的铁脚等。

著名的英籍华人女作家韩素音置身镇江西津渡古街时曾发出过由衷的赞叹:「漫步在这条古朴典雅的古街道上,仿佛是在一座天然历史博物馆内散步。这里才是镇江旅游的真正金矿。」

国内很多古镇、古村,往往是因为受所在地财力所限,或者区域「开发」价值不大才得以留存,包括镇江的西津渡。作为镇江历史最悠久的「后起之秀」,西津渡虽地处老城厢却长期被「忽视」,完全是因为其地处云台山麓,又有象山遮挡,其商业开发价值远不及其他区域所致。

不知道该值得庆幸还是该感到悲哀。


《鹅毛棒》C0000000002 · 2014年4月6日摄于中国江苏扬州

 

这小绒球叫「鹅毛棒」,掏耳朵用的。以前的剃头店里经常能见到,现在因为卫生原因,美发厅多改用一次性的棉签。那天在「富春楼社」吃了「三丁包」出来,见巷子里很多的店铺在卖这东西,便拍了几张。

扬州有「三把刀」:剃头刀、切菜刀和修脚刀,分别指的是理发馆、饭馆和澡堂子这三个传统行当,很是出名。

前几年,谁是中国真正的休闲之都在杭州和成都两地间争得面红耳赤,争论的焦点无非是小资发呆还是草根喝茶更休闲。这样的争论毫无意义,毕竟每个人对休闲的理解和感受是不一样的。真要评选中国的休闲之都,扬州倒真可以算上一个。

旧时的扬州靠盐商发迹,极富,只是相对于杭州的官场和苏州的隐士,扬州盐商的社会地位似乎稍逊一筹,于是乎专心于享乐,有事没事喝喝茶、尝尝鲜、刮刮脸、捏捏肩、掏掏耳、搓搓澡、捶捶背、修修脚、打打盹,便形成了扬州独特的市井文化。

休闲在扬州是休而不闲,比在杭州发呆、在成都喝茶有趣得多,不然也不会有「腰緾十万贯,骑鹤下扬州」这一说。


《四世同船》F0300000146 · 2013年10月4日摄于中国江苏苏州同里古镇

 

这是全家仅有的一张四世同堂照片,四年半前一家游玩同里古镇时拍的。现在拍不成了,因为母亲去年已经病故。

同里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历史非常悠久。早在先秦时这里已是集市,到汉朝更是相当的富足和繁华,因而得名「富土」。唐初,因「富土」一名过于张扬,更名「铜里」,至宋朝正式建镇,再次更名为「同里」。

清嘉庆年间的地方志《同里志》对「同里」一名的由来有所记述:「唐初名铜里,宋改为同里,旧名富土,因其名太侈,乃拆田加土为同里。」亦即将原名「富土」的首字「富」下部的「田」移除,成为「同」字;余下的「田」加上原名的尾字「土」,凑成了「里」字。原来的「富土」通过重新拆分组合,最终成了「同里」。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