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山街景》A0204000024 · 2017年12月6日摄于日本京都岚山

 

和很多人想像的不同,日本近代史上曾经有过几次废除汉字的运动,差一点让汉字在日本消失。当然,与朝鲜、韩国及越南很大程度上出于民族主义情绪而废除汉字不同,日本的废除汉字运动主要还是出于务实。

日本德川幕府时期,日本邮政制度的创始人,德川幕府的幕臣前岛密向德川庆喜将军提交了一份名为《御请废止汉字之议》的报告,引发了一场日本需不需要进行文字改革的大讨论。只是一旦「废汉字、立新字」,就意味着日本将与两千多年的历史彻底割裂,这让日本左右为难,最后不了了之。

1867年日本「大政奉还」,德川幕府倒台,明治天皇拿回政权,开始实施「明治维新」。当时的日本崇尚西方,大兴西学,大力推行「脱亚入欧、全盘西化」的基本国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废除汉字的话题又被搬了出来。废汉派的主要理由是要掌握汉字这种象形文字比掌握英语一类的拼音文字耗时耗力,不利于学习;但拥汉派则认为,汉字极其高雅,即使日语不用拼音文字而改用假名,也很难表达出汉字所达到的意境。

当时除了废、拥两派,还有以福泽谕吉为代表的第三派,即限汉派。福泽谕吉是日本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著有《脱亚论》一书,其头像被印在了日元万元钞上。福泽谕吉提出,作为过渡,汉字可以保留,但必须控制数量,并逐渐减少。限汉派大体上属于废汉派,只是不像废汉派那样激进。

1902年,日本文部省成立「国语调查委员会」,调查表音文字、假名、罗马字各自的优缺点,最后推出了限制汉字使用数量的政策,将小学四年期间的习用汉字字数规定在1400字以内。

1945年日本战败,美国占领日本,并企图改造这个国家,其中一条就是废除汉字。美国人公开的理由和日本当年的废汉派一样,认为汉字难学难记,而且字数过多,对于传播知识不利。但美国人还有一个不好公开的理由没有明说:如果日本采用拼音文字,美国可以很容易地监视日本官员之间的书信往来,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控制日本。

作为战败国,日本对美国的态度不得不作出表态。于是一场全面废除汉字的运动就此展开,当时的主流媒体也大张旗鼓地通过宣传「停止使用文字,应该使用罗马文字」为运动造势。

1946年11月16日,日本第12回国语审议会总会发布了《当用汉字表》,包含1850个汉字。在汉字被彻底废除之前,这些汉字可作为法令、公文、报纸、杂志等使用,而其他汉字必须使用假名替代。

但美国方面对日本的这些举措并不满意,他们想要的更多。为了彻底废除汉字,美国甚至在日本举行了一次「全国识字测验」以证明学习和掌握汉字对日本民众来说确实有很大的难度,这样就可以顺理成章地让日本在短时间内彻底废除汉字。

这场测试涵盖了日本全国270处市、町、村,受试者年龄在15到64岁之间,总人数有17000多人。测试的内容十分广泛,主要以平时生活中的常见事物为场景,具有很高的普遍性和代表性。

测试结果显示,97.9%的受试者日本人都能很好地掌握和运用汉字。这与美国人的期望大相径庭,不得不放弃他们在日本废除汉字的计划。

1981年10月1日,日本内阁发布了《常用汉字表》,共1945字,比之前的《当用汉字表》不仅有所增加,并且还消除了使用限制。2010年日本再次修订发布了新版《常用汉字表》,表中共收录汉字2136个,和《当用汉字表》相比,增加196字、删除5字。由此可见,汉字在日本得到了进一步的肯定。